一个小笑话。有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讲了“司马光砸缸”的故事,讲完之后他就提问。
这个老师就问了第一个学生:“你有什么问题吗?”第一个学生举手了:“老师,什么是缸?”老师想:现在的学生都不知道什么叫缸了,只好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缸的形状,然后告诉他们,缸就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的容器。
第二个学生说:“老师,哪里买的缸?多少钱一个?”老师说:“哎,这个问题不重要。来,下一个小朋友问。”可是那个学生还要问:“很重要的,老师,如果那个缸很贵,我总不能把我家最贵的缸给砸了吧?”老师瞪了这个学生一眼,说:“那缸又不是司马光家里的。来,下一个同学提问。”
第三个同学问:“老师,缸是干什么用的?”又是一个幼稚的问题。有一个学生抢着回答:“我知道,我爷爷奶奶家里都是用缸腌泡菜的。”老师说:“同学们,古时候每户家里都有一口缸,是专门用来存水的。”
第四个同学马上问:“老师,他们家里经常停水还是他欠水费了?”这些学生什么都不懂,老师不得不解释:“古时候没有自来水,人们都是到河里或者井里拿些水存在缸里每天用的。”“老师,他们连自来水都没有,说明古代的人很笨很笨,还是我们现代人聪明。”
第五个学生问道:“老师,那个缸放在哪里?”老师心里想:你这个笨蛋,我刚刚跟你讲过故事,你应该听懂缸在哪里吧?你是不是没有听讲啊?老师明明刚刚说缸在院子里。老师说:“你现在给我站着,不许坐下去,好好给我站着听一会儿。”
第六个学生:“老师,那缸为什么没有盖子?如果有了盖子,小孩子就不会掉下去了。再说,古代人也应该讲卫生,没有盖子,灰尘、昆虫、脏东西,什么都往里掉,人吃了会生病的。”老师说:“哎,有盖子,掉到边上去了。”老师被他们弄得糊涂了。
有个体育委员问老师:“老师,缸是不是很高啊?那么高,小孩子是怎么上去的?用梯子还是从高处跳进去的?大石头有多大?司马光有多高啊?老师,你讲了司马光也是个孩子,你看他抱得动大石头吗?那缸里的水要是不够深,小孩掉进去也不会有危险,那就不要救他了。”
老师看这些孩子,没办法,最后把希望寄托在班长身上。老师说:“班长,从‘司马光砸缸’的故事当中,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?”班长站起来,看看同学们期盼的眼光,深吸了一口气:“老师,我得到的启发和同学们是一样的,那就是这个故事是假的。”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每一个人看问题的观点都不一样,所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来了。我们人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,有时候真的不了解这是什么事情;有时候你了解了,他不了解;他了解了,你又不了解。
在中国传统文化“周易智慧”中讲:想太多的人活得比较累,理解是靠长期的悟性。有时候,一时给你的指导并不会马上给你造成觉悟。所以,我们学佛度人要有耐心,每天跟他讲,每时每刻能够帮助他,才能造成他觉悟的观念。